数博会
有人听演讲,有人看展台,有人拍美女
而我,却在测WiFi!
▼
贵阳无线城市项目背景
贵阳市的无线覆盖,整体叫做“701”项目,承建商泛亚科技官网是这样介绍701的:
让我联想起谍战剧《暗算》里的701
在贵阳,随处都可以搜索到D-GuiYang无线信号,当用手机或电脑连接时,就自动弹出认证页面,输入手机号可以获得验证码,登录即可使用免费WiFi。
如果再次登录,可以记录上次认证信息,自动完成认证▼
这几天来的的踩点测试,贵阳免费无线网D-GuiYang覆盖范围非常广,不仅仅包含了数博会会场、展区,在贵阳城区的大部分地段都可以搜索到D-GuiYang的信号。
无线厂商大阅兵
广泛的无线覆盖加上大数据之都的盛名,必定成为各大无线厂商的必争之地。
接下来我们就看看,无线贵阳都用了哪些公司的无线产品。
1数博会主会场
数博会主会场设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>>
开幕式主会场有超过两千人参会,算是典型高密度场景,WiFi表现怎么样?
25日9点的测试数据
表现不错,打开迅雷测试一下实际下载速度▼
被限速了
出口对应用进行了限速处理,想要秒几部大片是不太可能了……
目测一切都在掌控之中,但是会议还没有正式开始,WiFi的稳定性还要经受考验,挑战还在后面呢。
果然
一会儿身边有媒体朋友开始反映WiFi连不上,准备自建4G热点,我的手机倒是连接正常,由于担心断开无法再连接,没敢重连测试。
11点左右,手机自动切换到4G状态,重新连接WiFi无效▼
故障了
大约五分钟后,连接成功,接下来两天里,会议中心的WiFi会时常出现不可用的状况,有的记者朋友为发稿只能使用4G网络,流量套餐都用尽了,紧急去购买流量包。
25日下午3点的状况
会议中心的WiFi究竟是哪家厂商的呢?用inSSIDer的扫描结果如下:
我们可以看到D-GuiYang所属AP的MAC地址,这样就很容易找到厂家了,MAC地址的前24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(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,即OUI),是由IEEE的注册管理机构给不同厂家分配的代码,区分了不同的厂家。
这里的MAC有两类前缀,f4-cf-e2和74-a0-2f,一查就知道,厂商是谁了,推荐大家去IEEE的官网查询
原来都是思科呀
看来主办方为了稳妥起见,在高密度接入的会议区用了思科无线进行覆盖,但还是出了一些小状况,高密环境真是对无线接入的一种挑战。
2数博会展区
数博会展区设在贵阳国际会展中心,就在会议中心的对面▼
继续拿inSSIDer扫描:
得到D-GuiYang的MAC地址前缀是
58-60-5f,我查查查

会展中心的AP是华为
上网效果如何呢?
在25、26日下午在会展中心尝试连接访问,效果并不稳定。
但现场的环境确实比较复杂:展区接入密度虽然没有会议区高,但是干扰非常严重,各展商都在自家展区部署了AP用于支撑演示环境,在这种重干扰环境下保障稳定的wifi连接,几乎不可能完成。(为了躲避干扰,华为AP全部部署在5G频段,并且用了不少5G低频,但效果仍然不佳,同时5G的覆盖能力也差了很多)
各展区WiFi群雄割据,干扰严重
3城区WiFi覆盖
那么城区WiFi覆盖又用了谁的AP呢?这次采集来自喜来登贵航酒店附近。
mac地址前缀是38-97-d6和70-ba-ef,谁家呢?
H3C!三大无线品牌齐聚一堂
手贱扫描了一下喜来登酒店的WiFi环境>>
斑马无线
4web认证的问题
不管AP供应商是谁,认证平台都是一致的,但这个web认证的体验其实还不够完善。
手机认证出过这样的问题↓
PC端认证,在电脑休眠重新打开后,web会反复弹出错误提示,重启才可以解决(我的电脑系统是win10)↓
具体原因没有仔细研究,但这体验差强人意。
基于WiFi的大数据
既然是大数据之都,又有如此广泛的无线覆盖,必然会有基于无线的大数据应用。
在展台拍了一些实况▼
在线人员趋势分析
全市人流热图
展区人流量统计
这个统计不仅包含上网人群,也包括了触达人群,即通过wifi电子围栏技术探测到的无线终端携带人群。
与真正的大数据应用相比,这还任重道远啊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小编吐槽
几天下来,感觉贵阳无线城市的覆盖率还是不错的,整体可用性在全国应该也可以排到前列,但在一些关键时刻、关键区域,WiFi的脆弱性还是暴露出来。
从前面的扫描可以看出,贵阳几乎把主流无线品牌都用到了,但是三大厂商的实际使用效果都存在瑕疵,网优的问题多于产品本身的问题。
无线网络的背后,不仅仅是几个AP、几根天线。接入、汇聚、核心、网关、认证、出口线路、设计、施工、优化,多厂商之间的互操作与配合,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。国内某厂商非官方宣传自己承担了该项目的核心交换、认证、审计和出口路由,未经证实,不做讨论。